当下,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青岛市委、市政府顶格谋划“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将聚力突破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努力打造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的研发制造中心。
5月14日,2025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举办,来自政府部门、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以及创投风投和金融机构的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本次大会上,发布了《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行动方案》,发布相关人才政策,成立了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和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组建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此外,还启动了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一场三区”建设,吸引更多企业、机构和人才参与产业发展。
刚刚成立的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将重点围绕区域资源整合与项目精准对接、产学研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等领域发挥智库作用,同时着力推进地方能力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指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丁宁担任副主任。此外,还有10位专家、学者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
乔红表示,青岛产业基础雄厚、创新生态完善、应用场景丰富,具有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独特优势。期待战略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跨领域、跨学科优势,深度融入青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进程,贡献更多创新性智慧方案,助力产业在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中抢占先机。
数据,是智能时代的关键“弹药”;训练场,是技术落地前的“试验田”。本次大会上,青岛市大数据局、崂山区、高新区、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共同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一场三区”建设。青岛市将依托工业、康复、海洋等领域发展优势,建设通用场景区、康复场景区、海洋场景区“一场三区”训练场,建成国内领先的技术验证高地,打造国内首个康复场景、首个海洋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为青岛具身智能技术迭代提供“孵化器”,助力青岛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百亿规模基金!青岛加快打造北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活动现场,青岛海尔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共同签署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基金目标规模达100亿元,将发挥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有效整合技术、人才及产业资源,为青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本次大会期间,新一批具身智能超级场景发布,覆盖包括民政、智慧家庭、工业制造、智慧城轨、轨道交通装备、智慧港口、海洋勘测、医疗康养在内的8个超级场景和60多个细分场景。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学俊在会上同步发布人才政策,从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每年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中,将向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倾斜,助力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和1000万元支持。